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:将以适合的方式和时间向伊朗索要代价
谁是谁非网
2025-04-05 06:45:04
2016年,我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3360亿元,光伏电池产量约为49GW,光伏组件产量约为53GW,光伏新增并网装机量达到34.5GW,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球首位。
一方面,西北地区向东中部和南方转移,1-3月东中部新增占比89%,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江苏、江西、山东六省新增装机占比66%,西北地区降至10%(不算陕西,西北四省占比为3%)。限电的成因和电力系统特点、消纳能力、电网运行稳定性等技术方面都相关。
发电量616亿千瓦时,占比1.0%。对比去年上半年的数据、下半年的数据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,今年光伏发电增速非常明显。但是,具体实施方面存在问题,牺牲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益。如果从理论上或者是更高的机制上考虑,光伏消纳应该说不存在问题,因为2009年可再生能源修正案说要实现全国保障性收购。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,2016年除了蒙东、山西和黑龙江外,其他省区没有达到全额保障性收购小时数。
一方面,通过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,提升常规煤电机组和供热机组运行灵活性,鼓励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。按照征求意见稿中方案,过网费水平低。(一)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,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,推进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,实现两提高、一稳定、一降低的能源消费结构,促进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双优化。
重点在长春、吉林、白城等地区开展示范项目建设。强化省域骨干网架工程。加快推进长春气顶、松原双坨子两座天然气储气库建设,启动昌10和伏龙泉天然气储气库前期研究工作,提供供气保障能力。改建庆铁三、四线原油管道项目。
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大力推进煤炭及相关行业低碳化发展,推广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,实现终端煤炭消费清洁化。(六)推进能源装备产业升级立足优势领域,优化产业布局,加快产业集聚,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,不断提升传统能源装备产业的竞争力。
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重点推进电网、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,明确电网和油气管网功能定位,逐步建立公平接入、供需导向、可靠灵活的电力和油气输送网络。新常态下,我省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,以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,能源消费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,与中亚、俄罗斯、蒙古和朝鲜等周边国家能源合作领域将不断扩展。分布式能源、智能电网、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、新产业加快发展,生产利用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。大力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,有序推进燃煤小锅炉煤改气,在城市新建区、集中供热能力不足地区优先推广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。
电动汽车充换电接入设施工程。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,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,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用电选择权,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。(三)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强化能源储输网络,统筹能源运输方式,实施煤炭输送通道工程、油气管网完善工程、储备调峰工程、强化省域骨干网架工程、配电网改造工程等能源储运项目建设。继续实施气化吉林惠民工程。
支持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开发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与供热锅炉,并以BOT模式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。到2020年,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3%。
到2020年,通过改扩建,剩余煤炭矿井52处,产能维持年产2700万吨水平,是现有产能的55%。四是积极推进电能清洁供暖。
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、太阳房、太阳灶等。(二)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,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也是我省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、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,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。加快建成城乡统筹、安全可靠、经济高效、技术先进、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电网。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,有序发展垃圾发电。重点增强风电设备主机和关键配套件的创新研发能力,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方式,提高晶硅材料生产技术水平。规划原文如下:规划原文如下:前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,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。
我省与内蒙古煤炭、煤化电热一体化合作项目获得国家支持,与俄罗斯煤炭开发合作项目有序推进。在长春、延边、白山等大中型城市重点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。
同时,我省是东北电网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,承担着黑龙江、蒙东电力外送华北、华南等地的任务,由于电力需求增长缓慢,富余电力多,急需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。三、发展布局与主要任务紧紧围绕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发挥五个优势、推进五项措施、加快五大发展的吉林振兴战略,以提高能源可持续、自适应能力为目标,以构建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体系为核心,以优化能源发展布局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能源、加强多元化供给能力建设、推动集约高效转化为着力点,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及应用能力为抓手,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,切实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开展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。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能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,化石能源总量不足的矛盾将持续存在。
电力严重过剩。以吉林油田为主体,加大勘探力度,延缓老油气田递减,实施原油增储稳产工程;稳步推进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,加快油页岩原位转化先导试验示范区建设。全省保留各类煤矿15处,关闭矿井76处,现有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897万吨/年,大中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5%以上,煤矿技术改造不断加强,安全生产能力稳步提高。到2020年,全省向公交车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供应天然气10.9亿立方米,煤改气锅炉用气8.4亿立方米,分布式能源用气6亿立方米。
一大批电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,截至2015年末,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11.4万千瓦,年均增长5.1%,人均装机达到0.95千瓦。新增天然气管线长度1752公里。
加快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。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规模105万千瓦。
从国内形势看,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,能源消费增长减速换挡,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,发展动力开始转换。重点开发伊舒断陷盆地、东南部区和松辽盆地区等三个重点区域。
到2020年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1000万千瓦,纯凝机组330万千瓦。发挥龙头企业优势,逐步形成特色突出的能源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聚区。优化发展煤电,科学发展热电联产,以用电、用热需求引导煤电建设,严格控制新建、扩建大型常规煤电,以上大压小方式科学发展大型热电联产机组,以供热需求为基础合理推进背压机组建设。本着先易后难、逐步推开的原则,在学校、公共建筑、小锅炉替代等方面采用电能清洁供暖,在风电富余地区合理推广采用蓄热式电锅炉的电采暖方式,提高对弃风电力的消纳能力;通过对电热膜、地源热泵等技术的推广应用,加快电采暖在全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。
(二)拓宽能源领域融资渠道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,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,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能源领域,推进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,创造良好的能源产业发展环境。十三五期间,预计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950亿立方米,原油新增探明储量1.1亿吨。
建设10个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示范项目,推广成型燃料炉具5万套。能源消费结构。
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9275万吨,其中省内供应2100万吨,省外调入7175万吨。随着绿色低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步伐加快,能源有望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率先突破领域。